三菱商事株式会社

1954年~ 第2篇 巩固基础,迈向新的飞跃 ~扩建全球网络

发展之路 “挑战”的原点

第2篇 巩固基础,迈向新的飞跃 ~扩建全球网络

对高垣胜次郎总裁任职六年期间所推行的国外分支机构建设进行回顾。

纽约的MIC(美国三菱商事公司)总部(1954年)。当时,办公室设于“公平大厦”(The Equitable Building)第10层。成立当天,相邻的“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从自己的窗口挂出欢迎的标语,祝贺三菱商事迈出新的一步。

新生三菱商事,于1954年7月,将总部设于现在丸之内二丁目大楼的位置,凭借6亿5,000万日元的注册资金开始营业,1954年度末资金增加到25亿日元,1956年度末又增资到50亿日元。1958年,在现三菱商事大楼的地段,由三菱地所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建的“三菱商事大楼”竣工,于是,三菱商事总部迁至此地。

高垣胜次郎总裁积极推行的经营决策之一,便是国外分支机构的建设。三菱商事成立之初,即在中南美、欧洲、中东、亚洲各地区的14个地方派驻了代表,又在美国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美国三菱商事公司(MIC),公司总部设于纽约,并在旧金山设立了分公司。

肩负日本经济复兴的使命,作为振兴出口产业的先锋企业,三菱商事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建设走向海外的基础。1955年3月,国外“场所”扩张到23个。通过向公司成立时未设分支机构的非洲派驻代表等形式,1960年3月增加到51个“场所”。其中24个“场所”为独立法人及其附属“场所”,1961年时的MIC,仅纽约总部就有200人,包括所管辖的场所在内,是一个拥有320人的大家庭。

在不断建设国外分支机构的同时,高垣总裁还积极致力于出口业务的扩大。他曾于1954年前往东南亚,1956年到美国及加拿大,1957年到欧洲和中东等地视察,巡回了解各国情况。他曾着眼于亚洲地区印度的发展潜力,积极致力于加强技术指导。1955年9月,在“Calcutta”(加尔各答,现为“Kolkata”)设立“东南亚三菱技术室”,通过与三菱重工、三菱电机、三菱化成(现“三菱化学”)合作,为其派遣技术人员。这为三菱集团在印度发展业务开辟了道路。

※ 三菱商事,当时,包括国外当地法人在内,将国内外的分支机构统称为“场所”

回页首